开封残疾人来郑贩卖地摊产品 靠心里记偷学手艺
张大妈摆摊做珠串工艺品
2月23日下午2点,郑州市文化路金水路交叉口西北角花坛边,用塑料珠编成的红色小马、小兔子、苹果、小猴、花瓶等工艺品摆成一排,吸引了不少人驻足。
河南商报记者 高瞻展 文/图
事件
开封残疾人偷偷学艺,挣钱补贴家用
“这编得怪好看,多少钱一个?”当有人来问时,51岁的摊主张淑花就放下正在吃的咸菜、馒头,一瘸一拐地走上前,问:“要哪个?都是手工编的,价钱不一样。”
没人光顾的时候,她就低头穿珠子,不时与路过的环卫工打个招呼。
她说,自己是开封北郊人,腿有点毛病,后又遇过车祸,走路只能一点一点挪。从租住地鹿港小镇乘966路公交车到新通桥,光路上就得颠簸一个半小时。
张大妈说,自己老伴2000年去世了,俩儿子长大成人后到外地打工。她和二儿媳在郑州带孙子,本该颐养天年的她,却总想挣点钱补贴家用。
但她左腿残疾、行动不便,去劳务市场找不到活。养了两斤蝎子,还没等上市就死完了,亏了快1000块钱;做小孩穿的虎头鞋,又不好卖。去年9月份,在电视上看到新通桥游园里有人做珠串手工艺品,她就过来跟着学。
“手艺都是偷学的,人家不教,只能靠自己看,心里记。”张大妈说着拿起一根塑料绳,穿上12个塑料珠,左手在塑料绳一端打个活扣,右手捻起另一端往里一穿,双手一拽,就做成一个“玫瑰花”的花蕊,随后再一层层地“编织”出花心、花瓣、花茎。做好一株“玫瑰”,得近半个小时。
她说,难度最大的是编“马上有钱”,这得先用红色彩珠穿成一个小红马,再在马背上缀上一个“元宝”、两个“钱币”,“缀这仨小物件,线头不能外露,还得绑得结实,最少得一个半小时。”
爱心
“如果有残疾人想学,我免费教”
张大妈说,自家兄弟曾劝她,在开封不缺吃喝,何必去郑州吃那个苦,需要钱了找孩子们要就是了。
可她不愿意,“儿子们还得养孩子。我靠双手挣钱,也不是啥丢人事儿。卖得多了就多挣点,卖得少就少挣点,多少顾住生活。”
她说,工艺品利薄,一个月也就能挣个千把块钱,虽然不多,但孙子到跟前,也能多少给点零花钱,“开春了,人家孩子都换上新衣裳了,俺孙也不能没有啊,我多做几个,这不是也能给孙子攒个衣服钱?”
张大妈感慨,残疾人想学门谋生的手艺太难了,“要是有残疾人想跟我学,我免费教。”